“歷史上,中拉開辟了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今天,雙方要描繪共建一帶一路新藍圖,打造一條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國和拉美兩塊富饒的土地更加緊密地聯通起來,開啟中拉關系嶄新時代?!?/p>
中拉文明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交流互鑒日益活躍。中方提出建立中拉文明對話機制等倡議,得到拉方積極響應?!爸袊适隆焙汀袄拦适隆痹诖笱髢砂舵告傅纴?,相得益彰。
2017年2月,厄瓜多爾等國留學生在江蘇宣和緙絲研制所參觀體驗緙絲技藝。(人民視覺)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拉美有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卡三大古文明。中國與拉美文化都具有積淀深厚、特色鮮明、資源豐富、開放包容的共性,同時又都正經歷著當代文化迅猛發展的歷史新階段,雙方開展文化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近些年來,中拉文化交流再次掀起新熱潮。中國興起了一股“拉美文化熱”:在北京、上海等地,跳拉丁舞(探戈、恰恰、薩爾薩、桑巴等)已成為時尚;中國流行歌手以唱拉美風格的歌曲為自豪;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影響,北京成立了鋼鼓樂團;拉美的足球、烤肉、玉米餅、咖啡等已深深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通過各種交流活動,拉美璀璨的文化,獨特、多姿多彩的藝術,使中國觀眾大開眼界,對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借鑒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影、繪畫、工藝美術、烹飪美食、針灸醫術和武術功夫等在拉美不少國家廣為傳播,越來越受到拉美人民喜愛。在不少拉美國家,興起了一股“漢語熱”和“中國熱”,許多介紹中國、中國文化的活動在當地舉行,拉近了中國人民和拉美國家人民的距離,增進了友誼。越來越多的拉美國家重視“一帶一路”這個國際合作平臺,期待“一帶一路”倡導的包括“民心相通”在內的“五通”能在拉美落地生根,推動中拉關系更上一層樓。
在巴西庫里蒂巴市的《青春敘事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展》現場,當地民眾欣賞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
據中外文獻記載,中華文明與拉美文明的直接聯系是自16世紀下半葉明朝萬歷年間開始的。1573年7月1日,兩艘滿載中國商品的大帆船離開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的馬尼拉前往美洲,于同年11月先后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當時,菲律賓和墨西哥同屬于西班牙在拉美建立的“新西班牙”總督府。以此為開端,中菲貿易發展成為中國菲律賓墨西哥西班牙之間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多邊貿易。
從16世紀后期至17世紀前半期,一些中國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居住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華人”,沿著當時開辟的中國菲律賓墨西哥之間的太平洋貿易航路,即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墨西哥、秘魯等國僑居,在那里經商或做工。在這一時期移居拉美的“馬尼拉華人”有五六千人。這些華人將中國的絲綢、瓷器、手工藝品等和文化習俗帶到了拉美國家。
與此同時,被稱為“中國之船”的“馬尼拉大帆船”在返航時,也把墨西哥銀元“鷹洋”,以及拉美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花生、番薯、煙草等傳入中國,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中國人食品結構的多樣化起到推動作用,促進了中拉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
當前中國和拉美關系正處于蓬勃向上、積極發展的大好時期,文化作為促進中國和拉美之間相互了解、連接各領域交流與合作關系的重要紐帶,更是構建中國和拉美關系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積極因素。中國的傳統文化積淀深厚、當代文化生機勃勃、社會文化開放包容,拉美國家的文化藝術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人民熱情開朗、真誠友好,中國和拉美雙方在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敝袊c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在相互尊重和欣賞彼此文化的基礎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定會為中國和拉美友好合作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2017年4月,在浙江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來自墨西哥等國的外國友人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參與江南繭畫創作。
哪位拉美作家的作品在中國被譯介得最多?哪個拉美國家文學作品的中文譯本出版得最多?
阿根廷以115種譯作位居首位。在作家個人排名方面,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則獨占鰲頭,他的大多數作品都已被譯成了中文。
阿根廷作家的作品中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元素,這些元素超越了書籍本身的界限。推廣這些文學作品也是間接推介阿根廷電影、探戈、藝術甚至是旅游業的一種方式。文學還承載著阿根廷的國民氣質,對數以億計的中國民眾來說,這是他們認識或想象阿根廷及其國民的一扇門戶。
博爾赫斯元素的出現很好地推動了阿根廷文化的傳播。中國讀者對其作品的興趣讓我們感到驚奇,或許這源于中國人特有的好奇心,又或是源于他們對知識的熱切向往。博爾赫斯的作品用充滿詩意的表達方式訴說著他對東方的情有獨鐘,而且字里行間總是洋溢著一種哲學的張力,這或許正是他吸引中國讀者的重要原因。
總體上講,《小徑分岔的花園》《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和《阿萊夫》是最受中國讀者歡迎的作品,也許是因為這些作品難以捉摸、充滿神秘感而且富含深意。因為兼具阿根廷的地方特色和人類永恒價值,博爾赫斯的作品總是能引發超凡的反響。
作為拉美文學在中國所掀起的熱潮的一部分,博爾赫斯已經成為書迷的消費目標。在北京一家重要的書店的紀念品區,就在銷售印有博爾赫斯名言中文版的文化衫:“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阿根廷駐華使館公使、文化參贊 胡安馬努埃爾科爾特列蒂)
2017年10月,在巴西庫亞巴市的一家中國武館里,巴西學員在欣賞舞獅。(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安德烈斯德烏達內塔發現了“太平洋回航”。這條海路的主體航程是從菲律賓的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再從美洲延伸至歐洲。馬尼拉阿卡普爾科歐洲這條航線成為世界歷史上最長的貿易路線年。這條航線連接了三大洲:亞洲美洲歐洲,成為當時全球化貿易的獨特風景。
一般而言,“馬尼拉大帆船”指穿越太平洋運載中國貨物的軍貨兩用大帆船。從墨西哥城南通向太平洋港口城市阿卡普爾科市的道路,被美洲人親切地稱為“中國之路”,抵岸的“馬尼拉大帆船”則被稱為“中國之船”。阿卡普爾科市還把每年11月17日定為“中國之船節”。
“太平洋回航”開通之后, 人員與物資交流成為可能?!睹乐奕A僑華人史》中有記載說:“原來在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進行的傳統貿易, 經過西班牙人的中介轉手, 迅速擴大到了美洲。貿易的商品構成也改變為主要以中國絲綢交換墨西哥銀元, 即所謂絲銀貿易。這一貿易的形成和發展, 標志著中國和美洲經濟聯系的開始, 也開了人民之間友好交往的先河?!?/p>
雖然這條航路的來航是西班牙人開通的, 但商業回航則是西班牙航海家和中國領水員共同創造的。再則,若無中國貨品的供應與商人的參與, 這條航路根本無法維持。中國商人參與不僅僅是以賒貨的形式,而且進入了融資領域,因為所獲得的白銀并非全部流入了中國國內?!爸袊辈粌H表明了它的來源地, 還說明了其貨物的屬性。從此意義而言, “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廣義的中國絲綢之路。其實, 中國北方連接中亞中東地中海的絲綢之路也以同樣的模式運作。
通過“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的絲綢、瓷器、工藝品及亞洲的各種香料等貨物源源不斷地輸入美洲, 然后部分主要商品再運往歐洲市場出售, 換回的主要物品是美洲白銀。這條航路從1565年起開通,到1584年投入商業運營,標志著環太平洋航行時代的開端。
自此, 太平洋兩岸開始了定期航行。這條航路不僅發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它大大超越了太平洋傳統的航海范圍, 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太平洋航海時代, 而航海路線的巨大變化又促進著貿易新格局的形成。這條航路一直運行至1815年, 后因1821年墨西哥獨立而正式結束。
這段史實也為“一帶一路”倡議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發展提供了無可辯駁的歷史依據。歷史表明:在早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是重要的推進者,它以豐富的貨物和強大的私人資本推動了世界經濟一體化。
比如,在秘魯發掘的印第安陶器,能看到其受到中國商代陶器的影響。秘魯北部沿海地區曾出現莫奇卡文化,莫奇卡人建造金字塔、神廟,用磚石建造溝渠,擅長灌溉技術、制陶技藝,當時的服飾和中國西南部的苗族服飾非常相似。類似的相似點還能在兩國對龍、獅子等形象的呈現中找到??梢赃@么說,在秘魯文化中能找到中國、亞洲文化的基因。
近代,兩國文化也有交流。100多年前,許多中國人來到拉美、來到秘魯。如今秘魯有幸成為拉美華人占比最多的國家,華人占秘魯總人口的10%。因此,在秘魯形成了一種獨特文化華裔文化,這是兩國文明融合、交流的產物。
在秘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寫著“CHIFA”的店面,意思是中餐館,這個名字來自粵語“食飯”。我們有句俗語,每個秘魯城市的中心廣場一定有四個建筑:警察局、市政府、教堂和中餐館。秘魯有著世界最好的美食,全球頂級米其林餐廳中有許多都在秘魯。為什么我們的餐飲業如此發達?因為我們吸取了很多中餐烹飪的經驗技巧。
還有音樂,如今有一些秘魯的音樂家嘗試用中國樂器去演奏秘魯的經典曲目,看起來這是一種創新,但其實秘魯有很多傳統樂器與中國傳統樂器相似,兩國音樂間的交流其實早有淵源。
因此,如今我們提到秘中加強合作,是根植于文化合作基礎之上的合作,兩國的交流不僅是外交、政治、經濟領域的交流,還有兩國人民心與心的交流。我們應重視民間合作和交流,豐富交流的形式,并努力創造新的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倡議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獲得了包括拉美在內的世界各國廣泛認同,成為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歷史上,拉美和加勒比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也是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我們可以利用“一帶一路”推進兩國中小企業發展和經貿合作,這其中也離不開文化、教育等多種元素的交流。